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春风送暖 正是就业好时光

2024-01-26 14:26

来源:蚌报融媒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抢人大战”一触即发

猫冬,不存在的。

-8℃的清晨,镇上的大巴里坐满了人。当天连城镇和新马桥镇两辆“就业直通车”开进固镇两家企业厂房。“亲眼看到企业的工作环境,我们心里有了底,开春不出去打工,家门口上班照顾老小也很安心。”返乡农民工理李春力说出了一车人的心声。

抓住春节前夕农民工返乡高峰,固镇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从去年12月开始,每周都会安排三四趟就业直通车带领返乡和本地想要就业的农民走进当地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2023年4月7日,我市举行中国·蚌埠首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岁岁春风,今又春风。作为一项“老字号”公共就业服务品牌活动,春风行动如约而至。何止固镇,眼下,春季攻坚正在全市火热进行。

在市人社局就业科科长刘康的手机里,从早到晚全市春季攻坚行动县区微信群不停有信息在跳动。各县区制定企业用工需求清单、返乡务工人员、重点就业帮扶群体就业需求清单,主动匹配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求职意愿,靶向推送直播带岗、重点推送线下选岗、主动推送“送人到岗”,抓住农民工返乡的关键节点,打好春季就业第一仗。

有老字号也有新品牌,2022年启动的三公里就业为很多求职者在家门口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社区三天两头在微信群里推送招聘信息,很详细,去年我比对了几家之后成功找到了工作。”家住蓝天城的朱女士之前在家全职带娃,去年孩子上小学后开始谋划出来找工作,本以为自己年龄不占优势,做好了屡次碰壁的准备,没想到不出家门在社区群里就找到了一份企业文职的工作,如今入职三个月,她表示很满意。

以社区三公里范围内的劳动者、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创新“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模式,三公里就业服务平台做到了就近就业,真正暖民心。

1月24日上午,淮上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沫河口镇开展“2024年春季攻坚春风行动——沫河口专场招聘会”,把岗位直接送到“家门口”。 通讯员 徐建光 摄

将全市220个城市社区全部纳入创建范围,逐户逐单位上门摸排,对劳动年龄段内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做好数据采集、就业前帮扶工作,建成社区就业服务台账,同时积极对接摸排企业用工需求和急缺人才,并做到市场全覆盖,独立设置零工市场模块,用于集中发布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用工、小时工等用工信息。截至目前,平台访问总量164.4万人次,注册求职者24万人。

重点群体 重点突破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始终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最新消息,在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评价中,我市获综合评价全省第一。

成绩的取得与人社部门工作主动靠前分不开。据市人社局人才中心科长王先秋介绍,每年毕业就业季人社部门会主动与我市各大高校对接,掌握未就业毕业生的信息,数据反馈到智慧就业平台系统后,进行就业指导、推介岗位、职业培训等等一条龙服务。

1月24日,禹会区2024年“春季攻坚”专项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春暖农民工”专项招聘会在百大拓基广场举办。

另一方面,在推进系列“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的过程中,建立校企对接机制,安排专人协助高校到企业访企拓岗,帮助企业赴高校对接人才合作,通过双向互动,促进校企双方深度合作。2023年以来,人社部门组织先后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安徽大学等省内外高校,携优质工作岗位进行现场推介洽谈。全年共开展“2023年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近百场,收到简历一万多份。

摸排人才资源,分级分类建立在外人才数据库;畅通回引渠道,利用全市10个“双招双引”分局和127个小分队,分赴全国重点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等,积极对接促进人才回引;加强创业扶持,对返乡创业的蚌埠籍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20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年初实施“雁归珠城”聚才行动以来,全市吸引在外蚌埠籍企业家、创新型人才、高校毕业生等2.98万人,招引回乡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2个。

去年,在第二届创业安徽大赛省内赛区决赛中,我市最终拿下1银1铜的好成绩,为16个地市获奖项目总量第二。以打造“创业蚌埠”系列赛事平台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提供创业奖金、担保贷款、成长培训、政策指导等一条龙服务,以赛兴业、以赛引才、以赛招商,努力将“创业蚌埠”打造为城市品牌。

1月25日,龙子湖区解三社区在服务大厅开展“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宣传。

资金支持重点关注困难群体。加强人员信息收集,建成社区就业服务台账。将退捕渔民纳入“三公里”就业圈帮扶范围,合理安置。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首次创业的有创业补贴。对于残疾人家庭的毕业生,给予求职创业补贴。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在“一对一”的帮扶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

结构优化 跬步千里

“一方面是求职者想找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想招到合适的人。都说就业难,就业确实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人社部门就是要在两者之间修路搭桥,解决好这个难题。”市人社局局长袁成文表示。

把劳动力放在合适的产业、合适的行业、合适的岗位,只有这样,就业结构才能得到优化,企业发展目标才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也才能落实,最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技能人才的增加是就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我市新增持证技能人才37571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30%。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9157人,技师及以上等级828人。技能人才数量的大幅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题。

宿州小伙刘欢于2023年6月从安徽科技学院毕业,他选择留在蚌埠,在大学城租了门面开展机修服务。

根据企业用工的实际需要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立足服务我市五大产业集群、六大新兴产业发展,构建就业技能培训、企业新员工培训、职工能力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覆盖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仅去年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就达5.3万人次。

据了解,通过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和人才成长激励体系,我市已累计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7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0个。去年我市3人获省“江淮杰出工匠”、5人获省技能大奖、2人获评省级“徽菜名厨”,2个单位被评为省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落实技能人才补助政策,拨付各类技能补贴2200余万元,惠及2.1万余人。

技工院校订单培养为各大中小企业输送可用人才。2023年,我市2所民办技工学校——蚌埠工商技工学校、蚌埠宏才机电技工学校获省人社厅审批通过。全市5所技工院校每年培养3000名毕业生在蚌就业。

身为市人社局就业科负责人,刘康深刻感受到这些年就业工作的变化。首先改变的是就业理念,从发展进程来看,随着发达地区经济转型,劳动力开始回流,就近就业的观念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其次,职业匹配度更高,以前多以招聘会形式搭建平台供招聘求职双方自己选择,现在线上实景体验、线下送人到岗,促就业的渠道更亲民更有效。再者,就业形式更加多样化,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就业培训。比如,宝妈这个群体家庭的需求度高,人社部门开展电商直播培训,让她们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就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有了一个个靶向推送、目标群体就业对策研究,蚌埠才会有今天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的现实,才有了稳就业促发展的底气。(蚌报融媒体记者 赵丽娜 通讯员 鲍 帅 翁子立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